我们的步伐 世界证券史

中国古代钱币 —— 清代货币 (上)

1658900503504083.jpg

(五)清代货币 (公元1644-1911年)

清代币制为银钱平行本位,虽以银为主,民间仍以铜钱为主,采银铜双本位制。顺治元年各省设局始铸造以年号为名,钱背以满文纪局名的铜钱。此种钱制一直延续至清末。

清朝商业发达,分成十大商帮。其中晋商、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,闽商、潮商掌握海外贸易。清代晚期,外国商会、金融势力进入中国,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,包括传统的白银、纸币、铜钱,新式的银元、铜元、纸币,也有外国流入银元和外国在华开办银行发行的纸币。圆形方孔钱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,中国传统币制逐渐为新式货币取代。

●清代制钱

公元1616年,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,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顺治人关定都北京,共历10帝,各朝皆铸钱币,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钱币实物。清代钱币行使区域非常广阔,西北到喀什、伊犁,西南到打箭炉(四川康定县),南及南海诸岛。

1658900481438401.jpg

天命通宝

清人关前已铸有钱币。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,经济发展,大量铸造钱币。天命通宝有满、汉两品。汉文对读“天命通宝”,满文读法:左为清语“阿辅开”即“天”字,右为清语“福灵阿”即“命”字,上为清语“汗”,其意为“帝主子”,下为清语“几哈”其意为“ 之钱”。

1658900530783502.jpg

聪汗之钱 

天聪元年(1627 年)皇太极铸“ 聪汗之钱”。其读法大为清语“苏勒 ”即汉语中的“ 聪明”,上为清语“汗”,下为清语“呢”即汉语“之”,右为清语“几哈”即汉语“钱”。背文左音“专”即汉语“十”,右上音“额穆”即汉语“一”,右下音“烟”即汉语“两”,即“十一两”。

1658900557480399.jpg

顺治通宝 

1644年清世祖定都北京,于户部置宝泉局,工部置宝源局,铸顺治通宝钱。定制每钱重一钱,后改为重一钱四分,仿明钱样式,背铸汉文局名一字。顺治十四年,户部奉谕背铸“宝泉”两个满文字。后工部也照铸“宝源”。顺治十七年准许各省铸钱,背铸满汉字地名。

1658900589322862.jpg

咸丰元宝

咸丰帝奕詝 (zhǔ) 在位仅 11 年,因外侮日深,加之太平天国起义,经济困难。除了铸造大钱外,还发行纸币。咸丰二年制钱小平每文改重一钱,另铸造有铁钱和铅钱。

1658900632681954.jpg 

祺祥重宝 

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咸丰帝病死热河,载垣等八大臣受遗诏辅政,改元祺祥,铸祺祥通宝、重宝制钱,通宝有宝泉、宝源、宝云、宝苏、宝巩五局,重宝当十有宝泉、宝源、宝巩三局。不久发生政变,载垣、肃顺、端华三大臣被杀。太后垂帘听政,改年号为同治。祺祥钱铸期仅1个月余,量少极稀。

●三藩钱币

明末降将吴三桂、尚可喜、耿继茂被清延封王,史称“三藩”。吴三桂为平西王时在云南所铸钱币,以及三藩叛乱后吴三桂、吴世璠、耿精忠所铸钱币,统称为三藩钱币。由于“三藩”铸制的钱币时间短、数量少,现今已成为外珍品。

1658900679373884.jpg

●清末太平天国货币

公元1851年,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起义,定国号太平天国,后攻克并定都南京,改南京为天京,铸行钱币。

1658900710503386.jpg

太平天国货币

此外,清末上海的小刀会,浙江的天地会,广西的天地会等亦先后铸造了流通货币。因存在时间短,活动区域小,铸币量罕少,存世稀少。

(待续)

(图、文选自辽宁省博文馆、上海博物馆等 编辑整理 杨润曦)

满意度调查

满意度调查

您对网站提供的内容和浏览体验是:

您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是:

还可以输入300字符/汉字

您的称呼

联系方式(电话、QQ、微信或邮件)


查看满意度

满意度调查

返回参与满意度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