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步伐 世界证券史

大新之大,新新之新

民国四大百货公司的传奇故事,已经讲述了先施和永安,今天将要出场的是大新和新新。

所谓传奇,只是别人的仰望,背后却一定是必然的逻辑。

所谓传奇,从复制开始,而后苦心孤诣,各放异彩,再然后无例外地陨落在大时代的变迁中。

1 大新

回顾先施的老股票,无论是先施百货,还是先施保险、先施人寿、先施化妆品亦或先施信托,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人——蔡兴,这个名字反复出现在先施的几乎每一张老股票的董事名栏。

那么,这个蔡兴何许人也?

蔡兴,亦广东香山人,19世纪80年代和马应彪同时期去澳洲悉尼“淘金”,并一起创办“永生果栏”。1891年,蔡兴把年仅14岁的弟弟蔡昌带到了悉尼,让其在果栏做帮工。

蔡昌善于观察,肯吃苦,他发现悉尼周边金矿的华工没时间进城采购,于是低价收购每日卖剩的果蔬运往矿区出售。从中赚取第一桶金后,开始自立门户开办“泰生果栏”。

至此,马应彪为首的“永生果栏”、郭乐为首的“永安果栏”以及蔡昌为首的“泰生果栏”终于大团圆,组成“生安泰”组织,三分悉尼果蔬市场。

1899年,蔡兴携积蓄归国,入股马应彪筹建的香港先施公司。翌年,先施百货开张,蔡昌从澳洲返港,因着蔡兴的关系,进先施公司任职,学习百货公司的经营秘诀。

1910年,蔡昌决定离开先施,另行筹办大型百货公司。在蔡兴的协助下,向华侨及商界集资,在香港德辅道闹市区开设大新百货公司,英文取名“The Sun”,寓意如日之升,于1912年正式开幕,与先施、永安毗邻而居,由蔡昌担任总经理。

而后,马应彪将先施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张至广州和上海,永安跟随先施去了上海,而大新则考虑避开竞争选择了广州。

1916年,大新在广州惠爱中路建成一座五层高的百货大楼,设立大新分店,亦称为城中大新(现为新大新百货)。而百货公司旁边的一条街道,因蔡昌和蔡兴兄弟而得名“昌兴街”。

1918年,大新继续扩张,在广州西堤的珠江边,兴建8层大新大厦,亦称为城外大新(现为南方大厦)。规模之大,气势之恢弘,冠绝华南。加之蔡昌经营有术,大新很快称霸了广州百货业。

1589249062583173.jpg

香港大新有限公司民国二十年(1931年)发行的股票。总资本400万港元,共40万股,每股10元,年息10%。以香港为总行,分设广州惠爱中路分店和广州西堤支行。总司理蔡昌,董事莫干生、梁仁甫。莫干生,广东珠海人,1917年至1931年任太古洋行末任买办。

然而,广州的商业规模又如何与号称“东方巴黎”的上海相提并论。此时的先施、永安和新新已经在上海南京路占得先机,赚得盆满钵满。蔡昌不甘于人后,毅然北上。1929年起,蔡昌便开始筹划上海大新公司。

1932年,上海大新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,招募股本600万港币,其中100万元由广州大新公司出资。随后蔡昌亲至上海筹备一切事务。

2-Artron民国21年-上海-100股-正面.jpg

上海大新有限公司民国21年(1932年)发行的股票,图引自雅昌艺术网。总资本600万港币,分作60万股,每股10元。总监督蔡昌,正司理蔡慧民(蔡昌之弟),副司理蔡乃诚(蔡昌之子)。

1589249528349071.jpg

上海大新有限公司股票息折(1932年)。

据说继马应彪和郭泉之后,蔡昌也曾在闹市街口南京路一带观察市面,一连数天自早到夜,用豆粒在袋中计数,观测行人及各种车辆往来的流量,并预测今后热闹地区发展的前景,然后择定西藏路、南京路交汇处为设店地址。

虽然历史没有真相,但这种朴素的大数据收集方法却验证了一个道理:“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就变成了路”。先施、永安、新新和大新四大百货使用“黄豆计数法”齐聚南京路。而大新百货(即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所在地),也成了南京路商业街的新起点。

1936年1月10日,大新百货正式开张。大厦共10层,总营业面积1.7万多平方米,为上海四大公司之冠。地下室及一、二、三楼为百货商场,四楼辟为画厅展览室及总办公室;五楼设大新舞厅、跑冰场及大新酒楼;六楼至十楼为大新游乐场,内辟电影场、各种游乐剧场及屋顶花园,每天可容纳顾客两万人次。

大新还首次使用了电动扶梯,这在当时是远东首家,极大调动了市民的猎奇心,皆以能捷足一试为快。为避免拥挤,开幕期间甚至需要凭入场券进入。

4-a044ad345982b2b7ac9fff8531adcbef76099b6b.jpg

大新在《申报》打的开幕广告:“推销中华国产,搜罗美备;选办环球物品,总汇精华。本公司自建十层大厦,设备电动扶梯,无劳跨步;装置冷暖气管,四时如春” 。

从先施、永安开幕时打出的口号“统办环球货”,到18年后大新“推销中华国产,选办环球物品”的转折,背后则是蓬勃兴起的“国货运动”。

1589249665738191.jpg

上海大新有限公司第四届决算总报告(1935年4.1~1936.3.31),距开业未足三月。研究如下:

·截止1936年3月,600万股本尚未缴足,共收476万。

·不同于先施和永安,大新采用购地自建大楼的方式,加之20、30年代上海地价暴涨,所以前期投入巨大,第四届年报中全部地产资产达到了378万。

·同时,大新大厦设备先进,用料讲究,耗资巨大,按照年报,大厦的建筑工程费和装修费亦高达180余万。

·以上仅固定资产部分就已经花完了所有股本,无奈之下,蔡昌只得以新厦作押,向英商麦加利银行高利借得巨额贷款,买进各类商品。从资产负债表上看,负债类银行定期款项达257万。

·营业不足三月,大新的营业毛利就达到20余万。 

1937年7月抗战开始,大新广州西堤支行屡遭敌机轰炸,损失惨重,1938年10月广州沦陷,大新粤行业务遂告停顿。

而沪行由于租界庇护,反而获得畸形繁荣,同时蔡昌善于经营,营业蒸蒸日上,大新的营业额后来居上,逐步超过比邻的先施及新新公司。而所欠麦加利的银行贷款也因战时货币贬值严重得以于1940年一次偿清。

1589249862411673.jpg

上海大新有限公司倡办员领红利凭折(1938年)。“每年纯利项下提2.5%为倡办员招股红利”。领取红利记录从民国26年(1937年度)一直延续至民国35年(1946年度)。这里令人费解的是,停发一段时间后又于1974年和1976年分别发放了1972年度和1973年度的招股红利,而此时的大新早已经国营化。

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进占租界,上海大新公司被日方派监督官管制。接着,日军占领香港,香港大新公司亦受日本军方管制,经营困难。

1589249918731866.jpg

香港大新有限公司民国32年(1943年)7月发行的股票新版本。总资本军票200万元(即800万港元),分为80万股,每股军票2.5元(即港元10元)。

股东为上海大新有限公司。孤岛时期上海大新的畸形繁荣和战时粤港业务的困顿形成反差,上海大新开始反哺香港大新。

*军票:1941年12月26日,香港沦陷,日本宣布以军票取代本地货币。1943年6月1日军票正式成为香港的唯一法定货币,与港元进行1:4兑换。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,军票废止。

1589249979991903.jpg

香港大新有限公司民国32年(1943年)12月又重新用回老版本股票,只是在左中和右上加盖了两个章,分别对军票和港元的兑比以及增资的情况做了说明。同时股本金额加盖“军票”为单位。究竟是废除了新版本还是在新版本之外又保留了老版本,不得而知。

1945年8月,抗战胜利,上海一度出现虚假的繁荣景象。但随即内战爆发,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,与美国签订了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》,美国商品瞬间充斥国内市场,上海百货业一片哀鸿。

1947年,蔡昌携家定居香港,上海大新委托家族代理人管理,制定多销货少进货的消极方针,逐步将资金抽向香港。1948年又经国民党政府的金圆券和限价政策洗劫,上海大新几乎只剩下一具空壳。

而同时,香港大新营业却日渐好转。

1589250030437291.jpg

香港大新有限公司民国36年(1947年)发行的股票。总股本从原来的800万港币增至1000万港币,分100万股,每股10元。

QQ截图20200512102134.jpg

香港大新有限公司息折(1947年,和股票同名)。股息支付记载至1962年。香港大新之后是否继续经营,不得而知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一切百废待兴,“价廉物美,经久耐用”成为主流的消费新理念,环球百货模式无法继续经营。1949年10月,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建立,社会主义商业零售企业开始尝试初步运作。

1953年9月10日,大新公司的商场部分正式结束营业。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入驻大新百货大楼,更名为“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”。

2 新新

新新百货,从公司设立历史看,排在先施、永安和大新之后;但如果从南京路的出场顺序看,却排名第三,在先施、永安之后,却在大新之前。

与先施、永安和大新相比,新新百货有着与众不同的开始,更有着与众不同的结局。

不过,再与众不同,还是绕不开与先施的渊源。

上海先施初创之时,马应彪指派了职业经理人黄焕南和刘锡基分担上海先施的正副司理。

黄焕南和刘锡基,同为广东香山人,和马应彪、郭乐、蔡昌一样,早年在澳洲谋生。两人才智过人,并深得马应彪信任。

起初先施港粤沪三行各自营业,各自核算。1918年,经股东大会决议,实行三行合并,以香港先施为总行,广州、上海先施为分行。所有的资金和利润统归香港总行调度和分配。这自然引起上海先施实际管理层的不满。

1923年,以刘锡基为首的管理层离开先施,自立门户,与澳洲归国华侨李敏周(同为广东香山人)一拍即合,共筹集资本320万元,租地起建新新百货大楼。

1926年1月,新新百货开业。地址不偏不倚,就在紧邻先施公司的西侧。那个年代的商人,拥有着多么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内心。

1589250187524517.jpeg

新新股份有限公司民国15年(1926年)发行的股票,图片由沪上知名老股票收藏家陈伟国先生友情提供。公司总资本320万,分作16万股,每股20元。董事陈雪佳、刘锡基等,总理李昱堂。

为了跟先施和永安差异化,新新打出“以推销中华国产“为口号,并首先向中国农商部注册登记,乃为法律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间百货公司。

 20-新新在良友的广告画.jpg

《良友》画报第一期刊登新新公司广告。新新大楼顶层设一座高高的方形空心塔楼,在高度上直接睥睨先施的“摩星塔”和永安的“倚云阁”。该塔楼于1949年被拆除。

新新大厦高6层,设计前卫、结构新颖,内部大胆采用最新技术与产品,它是上海第一家装置冷气空调的百货大楼。一至三层为百货,四层为粤菜馆,五层设新新茶室、新新旅馆、新新美发厅,六层设新都饭店、新都剧场。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位于6楼的广播间,用玻璃墙隔成,时称“玻璃电台”,日夜不停地为新新公司及其商品大做广告,很像今天的“消费指南”,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。

新新,取自《大学》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新新百货在货品上突出一个“新”字,凡最新款式的优质产品,全部捷足先登,抢先经营,赢得不少太太、小姐们的青睐。

四大百货公司中,先施、永安和大新是明显的家族制公司,家族越兴旺,家族关系越紧密,公司的权力结构就越稳定,事业就越兴盛、越长久,比如先施和永安。

而有着不一样的权力结构的新新,却有着一段令人唏嘘的结局。

首先是总经理刘锡基因积劳成疾,不久病逝,后由李敏周接任经理。很快,不幸又降临到李敏周头上。1935年2月,就在新新公司即将迎来开业10周年时,一名当值喝酒被辞退的公司警卫闯入李敏周办公室,连开三枪,击中其心房,李敏周不治身亡。

之后,李敏周的侄儿李泽接替叔父的总经理位置,继续主持新新业务。抗战爆发以后,李泽丧失民族节气,投靠日本,发国难财。抗战胜利后,李泽因犯汉奸罪被捕,判处有期徒刑3年。

解放后,新新公司歇业,底层商场改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,成为南京路上最香甜的回忆。



民国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就此完结,原以为各有传奇,各自精彩,却发现套用了相同的故事模版。几个广东香山老乡,经历澳洲淘金,后辗转香港、广州,来到大上海南京路缔造出一个个商业帝国,打开了民众的消费新视界,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消费天堂,成就了百年繁华南京路。


满意度调查

满意度调查

您对网站提供的内容和浏览体验是:

您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是:

还可以输入300字符/汉字

您的称呼

联系方式(电话、QQ、微信或邮件)


查看满意度

满意度调查

返回参与满意度调查